发布时间:2012-05-25 来源:纸艺网 [浏览次数:525 ]
中国民间剪纸的起源与历史
剪纸艺术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顶礼膜拜。远古时代,我们的祖先把种种神秘现象都看作是天命鬼神的行为,予以祭祀、膜拜、占卜,祈求神灵的护佑和赐福,于是产生了原始的巫教仪式和原始的巫教文化。
从周代起,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,宗教由巫教的天命鬼神观念逐渐转向礼教的宗法伦理观念。人们开始尊重礼制,凡事都要进行典礼仪式。这种礼仪活动进一步发展了巫仪活动,我国的民间剪纸就是伴随着种种礼仪活动应运而生。
剪纸是我国先贤运用智慧,广集才艺的产物。它是一种用纸剪出各种形象的民间艺术,形式小巧,体现淳厚朴实的民族风格和寓意深厚的内涵。剪纸艺术是存在于人民之中的古老艺术,是一种艺术形象,具有高度的概括性,强烈的夸张性和丰富的装饰性,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中国民间剪纸的种类
剪纸的种类包括窗花、屏花、门笺、墙花、箱柜花、壁花、团花、角花、顶棚花、边花、灯花、礼品花、喜花、寿花、丧花等等。剪纸是一种民俗艺术,它的功能由原先的祭祀礼仪逐渐转变为节令风俗,它在产生、流传的同时又在民间得以丰富。
例如窗花、门笺、灯花,便是在春节和元宵节时贴挂的。在北方的农村,过大年时,窗格新糊了窗纸,便剪些红红绿绿的窗花贴上,门顶、窗前,贴上门笺,再剪些灯花贴在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,有了这些带有喜庆色彩的窗花、门笺、灯花的装饰,就会把年味造得很浓。喜花是在结婚布置新房时剪贴在室内、家具和器物上,象征婚姻美满,子孙延绵的剪纸。
同样,寿花和丧花是在过生日和办丧事时张贴的。墙花和顶棚花是布置房间时分别贴在墙上和屋顶上的。总之,它们大都是用作布置环境,增强节庆气氛,贴在庭院、居室或器具上的。
中国剪纸的题材和应用范围
剪纸的题材可分为:人物、鸟兽、文字、器用、鳞介、花木、果菜、昆虫、山水等。
农历年节时,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、贴窗花;正月十五闹花灯,灯上要贴剪纸;
清明时节,摆放祭品上要有剪纸,表达对祖先的怀念;
端午节,会剪贴五种毒物,以躲避瘟疫;
七月初七,当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,姑娘们会聚在一起,剪花样、赛女红;
九九重阳登高节节,剪重阳旗,寓步步登高;
十月一日寒衣节,晋北地区用五色纸剪成衣、帽、鞋、被种种式样,在门前或坟地焚烧,为亡者送去过冬的衣物。
人们为敬神纳吉,驱邪迎祥,必剪些人物、花果、鸟兽、鳞介等张贴在窗户纸上,用以增添喜庆气氛,称之为窗花。在祭祀祖先或敬神时剪些字、花装饰在供品上,称之为供花。
婚嫁喜庆之时,则剪些双喜、寿字或“百年好合”、“松鹤延年”、“龙凤呈祥”、“长命富贵”等图纹,装饰在礼品或嫁奁衣物之上称之为“礼花”或“喜花”。还有专门用于天花板的“团花”;贴于窗角的“角花”或“边花”;用来装饰灯的“灯花”……
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,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,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。